基督徒生活
分心,也是一种呼求
2025-11-02
—— Andrew Noble

独处静室时,我们反而更难安宁。往日的过失总在心底窸窣作响,未来的迷雾又让不安悄然生长。

四百年前的布莱斯·帕斯卡在《思想录》(Pensées)里早已看透这种困境。他说,即便身处欢愉,我们也因害怕美好消逝而焦灼。于是我们或拼命挽留,或不以为然,却总忘了细细品味。

要真正活在当下,是多么困难的事。帕斯卡慨叹:“我们永远没有在生活,我们只是在希望生活;既然我们永远准备着做幸福的人,所以我们永远得不到幸福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我们选择了分心的生活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常常坐在沙发上,一边蘸着芝士酱吃薯片,一边和家人一起看《荒野求生》(Survivor)。有一次我问妈妈,为什么她那么喜欢这档节目。她的回答,正好揭示了许多分心行为背后的原因:“因为这样我就不用想工作的事了。”

这样的分心,其实是有意的。我们主动将注意力从一件事转向另一件事。像所有行为一样,分心一开始出于自觉的选择,久而久之就变成无意识的习惯。也许你原本只是为了看一部剧而订阅某个影音平台或有线电视,但很快就会越看越多。

所有的数字分心,都始于刻意的选择。你可能为了某个正当理由而刻意频频查看手机,然而,看手机很快就会成习惯,你也不再考虑是否真有必要去看。

此时,你可能期待我接下来提供一些基督徒式的生活建议,比如:设定屏幕使用时间限制;把手机放远离床头;换成功能简单的老式手机;每天早晨先读圣经,再刷社交媒体;关闭推送通知;与他人分享并互相督促;阅读《数字礼仪》(Digital Liturgies);安装防沉迷软件;祷告。

这些建议当然都很好。但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我想邀请你去发现分心中那一点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分心是罪吗?

有三种刻意的分心:

  1. 正当的分心。比如,当往事的阴影挥之不去时,藉着祷读《诗篇》32 篇来转移注意力。
  2. 无意的分心。例如,为缓解压力和朋友分享一段搞笑的篮球短片,让自己轻松一下。
  3. 犯罪的分心。比如,为了逃避忧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粗俗的玩笑。

大多数人都认同第一种和第三种的区别,但对中间那片灰色地带却感到困惑。为这种无意的分心辩护时,艾伦·诺布尔(Alan Noble)写道

“像所有人一样,我也会藉着创作或文化娱乐来应对现代生活的压力。理想情况下,我本该不需要这种帮助,但现实并非如此——你也一样。当我工作得筋疲力尽、孩子们吵闹不休、空调又在盛夏时节彻底罢工时,能上推特说个双关语、逗个乐子,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这确实是件好事。”

艾伦·诺布尔说得很清楚:发段子并不比祷告更高级,它只是“没那么好”。当然,这样的行为要加上许多条件和注意事项需要考虑。不是每一口巧克力都意味着贪食,同样,不是所有数字时代的分心都是罪。

帕斯卡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们若责备他们,我们就错了。他们的错误并不在于追求忙乱,假如那只是一种消遣的话;错误在于他们这么做,好像拥有他们所追求的事物就会使他们真正幸福似的。”

有时候,造房子是件好事(耶 29:5)。但在另一些情况下,造房子也可能成为一种罪性的分心。这正是哈该时代的人所犯的错误。上帝借先知提醒他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该 1:5–7)。对自己行为的省察,本身就是智慧(箴 4:26)。

我不能替你判断你分心的习惯是否已经构成罪。这点你最清楚。请认真省察自己的道路,审视你的行为,观察你在数字世界中的脚步正迈向何方。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分心吗?

人总是难以看清自己。

十七世纪的帕斯卡指出,人“自以为在真诚地追求安宁,其实不然,他们只不过在追求刺激而已。”

我们也常这样想:如果能多放几天假、去海边散步、在星空下静坐、或者小睡片刻,那该多好。但等真的停下来后,我们的身体虽然不动,心却变得紊乱。

我们让自己分心,并不是因为找不到安息,而是因为日光之下的安息永远不够。我们分心,是因为无法安静地面对自己的思想,去面对那痛苦的真相——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快乐,或者说白了,我们并不快乐。

但不要为这份悲伤绝望。它其实在向我们揭示生命的意义。正如路易吉·久萨尼(Luigi Giussani)所:“当人能够意识到这种悲伤的价值时,便开始明白生命的伟大,也开始体察生命的归宿。”

如果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本性,更体察内心深处的渴望,就会明白不快乐背后的含义。正如帕斯卡所说的,我们“身上还有我们伟大的原始天性残留下来的另一种秘密本能”。这本能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在于安息,而非奔忙。

享受工作、在忙碌中事奉上帝并没有错,但每个灵魂都在等待第七日,那永恒的安息之日。

分心的意义

分心并非新鲜事。这是人类堕落之后心灵的常态。我们编织无花果叶,铸造金属偶像,在屏幕上无尽滑动、点击、输入——只要不让我们独自静默,不裸露在圣洁上帝的目光之下,我们愿意做任何事。

分心其实是一种转移痛苦、逃避现实的方式。生命充满恐惧与荆棘,我们渴望逃离。事实上,我们被造本就是为了寻得出路。我们的心不断呻吟,直到在天上找到安息。

我们渴望安息,却又常常抓不住它。圣经应许我们“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为神的子民存留。”同时也命令我们,“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来 4:6–11)

之所以有数字分心,恰是因为天国尚未完全降临。到了永恒的国度,一切液晶屏和4K屏幕都会黯淡无光,只剩基督自己成为那永恒的光(启 22:5)。

请思想你的分心。思想它背后的根源。更要思想那位基督。他曾应许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加拿大福音联盟英文网站:Exposing The Good in Digital Distractions.

Andrew Noble(安德鲁·诺贝尔)道学硕士,毕业于传承大学和神学院( Heritage College & Seminary)。目前在安大略省基奇纳的美景教堂(Grandview Church)服事。他是丈夫,也是父亲,他的博客是andrewnoble.substack.com,共同主持名为“耶稣会用什么技术”的播客。
标签
网络
手机
数字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