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第三条路”是否已经走到尽头?
2025-10-29
—— Neil Shenvi

福音派政治活动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的消息,震惊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基督徒。在保守派的各种回应中,一个反复出现的话题是对“第三条路”(“third-wayism”)的批评。这种文化和政治参与方式常与已故牧师提摩太·凯勒联系在一起。

正如一位牧师在一次广为流传的采访中所说:“查理的追悼会不仅是为他举行的葬礼,也是为第三条路主义举行的葬礼。”

凯勒的“第三条路”

在社交媒体上,凯勒最常用“第三条路”来指代纯神学问题。比如,他认为福音本身既不是反律法主义,也不是律法主义,而是“通过恩典与神建立关系的第三条路”。

当把这个理念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时,凯勒并不认同“真理就在两个极端之间”。相反,他强调"基督徒绝不应该为了走中间路线而走中间路线"。他的核心观点是:基督徒应该"持守符合圣经教导的立场,不管世人用他们的标准把你看作极端分子还是温和派"。

从政治层面来说,凯勒的第三条路其实是要打破 21 世纪美国非左即右的僵化格局。他希望提供一种真正基督徒式的政治参与方式。2018 年,他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基督徒应该参与政治,把它作为爱邻舍的一种方式”,但基督徒“不应该把教会或信仰与某个政党划等号,认为那是唯一符合基督教立场的政党”。

作为牧师,他的动机部分出于传福音的考量。他想要为那些对基督教感兴趣、却因教会的政治色彩而却步的慕道友和怀疑者扫清障碍。但他也是在提醒基督徒:如果一间教会或个人“完全认同某个特定政党”,就容易陷入试探,“全盘接受该政党的整套价值主张",而不再用圣经真理来检验每一个政治立场。

对“第三条路”的质疑

近年来,随着文化环境的剧变,许多福音派信徒开始质疑,继续用“第三条路”来描述基督徒的社会与政治参与,是否仍然合适。例如,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在 2022 年表示,他十分敬佩提姆·凯勒(Tim Keller),但认为凯勒的框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那个相对中立的文化环境中或许还行得通,如今却显得不太贴切。也有牧师指出,第三条路主义容易滑向模糊、妥协,甚至神学自由主义,无论这是不是提倡者的本意。

对对第三条路主义的批评比较复杂,因为这个词几乎成了“万能标签”,涵盖了许多界定不清的立场。不过,有些挑战仍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第三条路主义容易模糊律法中轻罪重罪之间的区别。当然,所有的罪都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种罪在道德上同样严重,或会给社会带来相同的伤害。堕胎在道德上不等同于糟糕的育儿方式,色情内容也不等同于暴饮暴食。遗憾的是,一些第三条路的支持者似乎觉得有必要在谴责每一个“自由派”的罪之后,马上也谴责一个“保守派”的罪,却不区分这些罪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这种条件反射式的“两边都打”的做法模糊乃至抹杀了不同罪的严重性,可能严重扭曲基督徒的道德判断。

第二,一些支持者难以指出政党之间实际存在的道德不对称。比如,正如葛瑞尔(J. D. Greear)指出的,1940 年生活在德国的基督徒,面对的是两个在道德上完全不对等的运动。如果当时有德国牧师声称基督教既不是纳粹也不是反纳粹,或者说种族灭绝和经济不公都是罪,那种说法不是真正的分辨是非,而是混淆视听。

第三,第三条路主义的传福音动机虽然值得称赞,但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往好里说,第三条路试图淡化我们在有争议的政治议题上的立场,因为这些立场可能成为福音的障碍。然而当社会对现实本质的共识不断瓦解,政治和宗教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了。我们不能为了传福音而弱化圣经清楚的教导,即使这些宣告会挑战人们的政治立场。当慕道友问:“如果我成为基督徒,是不是就得放弃我的政治倾向?”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啊,事情可能更严重!信主意味着放下一切。”

第四,为了在主流世俗受众中获得传福音的听众,第三条路主义,尤其是在深蓝色(民主党主导的)城市环境中实践时,往往不自觉地向进步主义价值倾斜。一些批评者用“攻击右翼,纵容左翼”来形容这种倾向。当然,我们需要谨慎用词,避免强化关于基督教的错误刻板印象。但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地清楚阐明圣经的内容,尤其是在它与我们社区的假设相矛盾的地方。那些眼看着孩子被卷入跨性别运动的父母,需要的是帮助和清晰的道德指引,而不是关于多元化的空洞说教。

最后,当代政治议题的本质更多关乎形而上的世界观之争,而非边际税率等技术性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何詹姆斯·伍德所称的“尊重现实者”群体日益壮大。这些人最终认信基督,恰恰是因为他们在政治讨论中看到基督教关于堕胎、性伦理和性别认同这些被世俗标签为"倒退"的社会观念,得到了逻辑严谨的辩护。如果基督徒回避这些议题,非但不能强化,反而会弱化我们的见证。

“一边倒主义”是答案吗?

上述批评对至少部分第三条路的支持者来说都站得住脚,但它们都没有挑战第三条路的核心主张:美国的两大政党都无法完全符合基督教价值观。

有人可能会问:真有人认为我们需要完全站队某个政治阵营,彻底无视阵营内部的分歧,直到消灭另一个阵营为止吗?

答案是:真有。

右翼中有一个虽小但声音很大的群体(包括一些自称基督徒的人)已经开始拥抱政治理论家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的敌友区分理论,以及查尔斯·海伍德(Charles Haywood)的“右翼无敌人”(No Enemies to the Right, NETTR)哲学。他们认为必须彻底摧毁左派,在此之前,应该避免公开批评任何右翼人士,无论那些人道德有多败坏。

另一边,一些进步派现在也开始犹豫地承认,他们内部的激进主义已经失控。进步派对柯克遇刺的庆祝(以及刺杀本身)表明,抱持末世心态的不只是持不同政见的右翼。

与第三条路主义相反,这类思维可以称为“一边倒主义”(one-wayism),因为它要求人们毫无保留地拥护某一方阵营,甚至让政治身份凌驾于圣经的要求之上,忽略了自我反省、揭露错误、以诚实、善意和仁爱行事的诫命。无论公开奉行还是暗中追随,我们都必须坚决抵制这种危险倾向。

第三条路的未来?

据报道,柯克的追悼会约有九万人到场,另有超过两千万观众通过各种媒体观看。追悼会中多次宣讲福音,并明确呼吁人们悔改归主。如上所述,一些福音派信徒因柯克之死而决心拒绝他们眼中第三条路主义的陷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转向了一边倒主义。

例如,福音派播客主持人艾丽莎·奇尔德斯(Alisa Childers)和迈克·温格(Mike Winger)都分别称赞了追悼会中的基督教元素、清晰的福音宣讲,以及埃丽卡·柯克(Erika Kirk)对刺杀者的宽恕。他们肯定了柯克的政治目标,以及他敢于将进步主义指认为对国家的严重威胁。但他们也指出,追悼会的听众中包括投机分子、假教师,以及与新使徒改革运动(New Apostolic Reformation)有关的领袖。他们批评了特朗普对宽恕的态度。他们警告说,我们需要有分辨力,不能为了扩大基督徒阵营或增加政治影响力而忽视严重的神学错误。应该由圣经来决定我们何处可容忍分歧、何处必须划清界限。

换句话说,他们强调,基督徒未来的政治参与既不应该拥抱平淡无味的中间立场,也不应该盲目地党派站队,而应拥抱第三种选择。

这,正如凯勒本人所指出的,正是第三条路主义的悖论所在。几乎每一种做法都可以称为"第三条路主义",因为几乎每一种做法都试图避免它在不同方面看到的错误。因此,对人们政治观点的批评需要精准到位。是的,基督徒的身份不应该与某个政党紧密绑定,全盘接受其价值观。是的,我们不应该在有争议的事项上要求政治上的一致。但我们也应该愿意指出道德上的不对称。我们不应该因为持守圣经立场而害怕别人给我们贴上党派的标签。恩典和真理不是第三条路;它就是道路。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Should We Hold a Funeral for the ‘Third Way’?.

Neil Shenvi(尼尔・申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理论化学博士学位。他目前住在北卡罗来纳州,在家教育他的四个孩子。
标签
政治
福音派
政教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