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禁绝色情,刻不容缓!
2025-09-24
—— Brent Leatherwood

几个月前,《纽约时报》发布了一篇调查报道。在任何一个有道德良知的社会中,这样的文章理应引发众党派的强烈愤慨,并促使国会立即采取行动。但现实却是,大多数人对此无动于衷,一片漠然。报道披露,Pornhub的内部文件显示,他们多年来明知网站上存在儿童遭受非自愿性行为的视频,仍然继续托管这些数据并从中牟利。这算不上什么新发现,只是再次确认了我们早就知道的罪恶事实。

现在我们有了铁证,证实一件早就对任何诚实观察者而言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商业色情行业本质上是掠夺性的,它游走在法律边缘,并且严重依赖虐待行为来维持运作。尽管如此,它仍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运营,背后倚靠的是社会对道德的冷漠麻木,以及对言论自由概念的混淆与误解。

作为一名美南浸信会的福音派基督徒,我的信念建立在圣经上。圣经教导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尊严,性是神所赋予的美好礼物,有其神圣的目的。而色情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类尊严的侮辱,是对神美好设计的扭曲。

然而,即使那些不认同我们信仰的人,如今也该正视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色情并不仅仅是不道德那么简单。它本质上是剥削,是一种暴力。它腐蚀人际关系,伤害儿童,也让一个口口声声说要尊重同意、追求自由和珍视人性尊严的社会变得虚伪和荒唐。它侵蚀人的心灵。面对这样一个以我们为猎物的产业,我们还要袖手旁观到什么时候?

道德紧急状态

色情内容对婚姻、家庭以及下一代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令人震惊。

即使不为自己考虑,我们也必须为了孩子而采取行动。在这个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孩子的问题已经不是“会不会”接触到色情内容,而是“什么时候”和“有多频繁”。数据显示,孩子首次接触此类内容的平均年龄是 11 岁,但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面对这样的冲击。

色情内容的制作方对此心知肚明,并正是利用这一点,刻意将内容设计得令人上瘾。

性掠夺者也同样清楚这一点。他们常常把这些内容当作引诱受害者的诱饵,甚至用作一步步控制他们的手段。而那些传播这些非人化内容的平台,通常缺乏有效的年龄验证机制、保护措施或内容审核,无疑成了这些人实施侵害的理想温床。

这不是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是一场严重的道德危机。

当然,总会有人搬出“言论自由”来为色情辩护。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从来不是为了保护那些贩卖人类苦难的言论。事实上,宪法保障的任何自由都不是无限的,特别是当这种自由危及他人生命的时候。我们早已对诽谤、煽动暴力、淫秽内容和儿童色情设下法律红线,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有害的。商业色情,同样应当被归入这一范畴,依法限制。

支持全面废除色情产业

自由必须有道德底线。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有权限制色情内容,而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做。虽然我们可以从保护儿童、打击虐待等迫切改革开始,但这些只是迈向更高目标的第一步——彻底拆毁整个色情产业。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制定严格的年龄验证法规,适用于所有色情平台;
  • 明令禁止托管或从非自愿、贩卖人口或涉及虐待内容中牟利;
  • 撤销对那些明知其盈利来源于剥削行为却仍在运作的企业的法律保护;
  • 将商业色情认定为一种公共健康威胁;
  • 最终,不只是加以监管,而是完全消除商业色情产业的存在。

我必须说明:我们之所以需要循序渐进,是因为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去一举废除色情产业。举例来说,就在本月,犹他州参议员迈克·李(Mike Lee)再次提出议案,试图重新定义“淫秽”,为在全国范围内禁止色情内容奠定法律基础。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尝试;在 2022 和 2024 年,他也提出过类似法案,但始终未能在参议院获得进展。

任何让色情产业合法化的法律体系,终究都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但每一步朝向禁除色情的努力,都是朝着正确方向迈进的一步。我们不能以“言论自由”之名,为强奸开脱。也没有任何“公民自由”能为靠虐待赚钱的行为开脱。技术再进步,也不能让侮辱人性变得“可以接受”。

现在已经不是简单说“这只是道德恐慌”的时候了。这不仅不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不是试图将宗教法规强加于世俗社会。而是关乎我们是否愿意保护弱势群体,维护人的尊严,营造一个配得上我们子孙的文化环境。

我们不能一边声称关爱女性,一边容忍一个贬低她们的产业存在;不能一边说珍视儿童,一边放任掠夺者横行;也不能一边谈论自由,一边默许奴役的存在。

犯罪产业

色情产业的辩护者常以“同意”为道德护盾,但Pornhub泄露的文件印证了许多受害者多年来的控诉:在一个又一个案例中,所谓的同意要么是被胁迫的,要么是伪造的,甚至根本不存在。一个理智有道德的社会必须承认,靠性虐待和未成年剥削牟利的产业,在文明社会中无立足之地。

十多年前,金融机构开始与Pornhub划清界限,原因是该网站被曝光托管儿童性虐待和非自愿内容。支付服务商纷纷撤资,政治人物发表声明,但从行业结构上看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色情产业通过换牌、重组,继续存在,这也凸显了立法的重要性。

这不仅仅关乎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色情产业生态系统。现代色情产业并非建立在言论自由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非法将人作为商品买卖的基础上。它依赖匿名、逍遥法外以及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让虐待行为有恃无恐。

几十年来,批评色情产业的人常被贴上“道德主义者”或“过时守旧”的标签,但社会文化正在逐渐认清现实。女权学者、世俗心理学家以及部分业内人士越来越勇敢地说出曾经被视为禁忌的真相:色情既不赋予人权力,也非无害,背后隐藏着真实的受害者。

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一场公共健康危机。

刻不容缓

大量研究表明,观看色情内容与性侵行为的发生率上升、亲密关系满意度下降,以及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年轻男性,在青春期前几年首次接触到色情材料,他们对女性、性、权力与亲密的基本认知不是来自父母、学校或教会,而是来自算法推送的淫秽内容。至于年轻女性,她们往往被误导,以为色情所呈现的就是正常的性关系。

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状况必须终止。

现在,为了我们的孩子、文化和灵魂,该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无论色情产业如何包装,都无法被洗白、净化或救赎。我们不能容忍它、接纳它,也不能试图改良它——它必须被彻底拆除。我们的信念、我们的见证以及对邻舍的爱都要求我们如此。

该全面禁止色情产业了。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Outlaw Pornography. Now.

Brent Leatherwood(布伦特·莱瑟伍德)是伦理与宗教自由委员会(Ethics and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主席,同时在其所在教会担任执事。他与妻子梅雷迪思(Meredith)育有三个孩子。
标签
社交媒体
色情
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