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传福音的两条路径
2025-10-22
—— Joe Carter

你是否曾在传福音时发现,对方似乎完全没有听进去?

我们当然相信,神的话语本身就有拯救的大能(雅 1:21),也知道,一个人能否回应福音,最终是圣灵在他心里动工的结果(约壹 2:20–27)。然而,既然圣灵是改变人心的主,我们仍然有责任尽自己所能,让福音的信息更清晰、更容易理解。换句话说,我们讲述耶稣基督好消息的方式,往往会影响听众如何领受它,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后基督教文化的时代。

当然,没有任何一种万能的宣教方法能在所有人身上都奏效。不过,我想介绍一个值得借鉴的传福音框架,它包含两条互相补充的路径,就是“罗马路”(Romans Road)和“以弗所路”(Ephesians Road),我还会说明这两条路径如何结合起来,使福音的信息更完整、更有吸引力。

罗马路帮助过无数人认识罪、审判与救赎的真理,从而归向基督。它内容清楚、逻辑明快,几代人都因着这条道而得救。然而,许多当代人渴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得救,他们更想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找到意义、身份与方向。

这正是以弗所路所补足的部分。该方法由福音联盟专栏作家特雷文·瓦克斯(Trevin Wax)提出,它在个人救恩的基础上,进一步带领人看见救恩在神宏大的宇宙计划中的位置。瓦克斯的以弗所道路回应了现代人关于身份、群体与公义的追求,同时仍然忠实地坚守圣经关于恩典与救赎的真理。

当我们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时,就能更全面地呈现福音,既讲明个人的得救,也邀请人进入神那场更新万有的伟大故事。这一综合框架为我们提供了实际的指引,使我们能够在坚守圣经真理的同时,用一种更能触动当代人心的方式,传讲全备的福音。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一张同时展现福音个人层面与宇宙层面的布道路线图,一个能触动思想与情感、关乎个人与群体、连接当下救恩与永恒盼望的福音呈现。

两条传福音的路径

要理解这两条传福音的路径,首先要弄清楚每一条道路分别指的是什么。

经典的罗马路

我们先来看罗马路。这种宣教方法大约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前后,据说是由杰克·海尔斯(Jack Hyles)提出的。它包含四个基本步骤,核心内容来自罗马书中的四节经文。

步骤

主要经文

重点

1. 罪之普遍 《罗马书》3:2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个人罪责
2. 罪之责罚 《罗马书》6:23:“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 应得审判
3. 基督的替代 《罗马书》5:8:“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 代赎
4. 应有的回应 《罗马书》10:9–10:“你若口里……心里……,就必得救。” 个人决定

这种四步法曾带领数以百万计的人认识福音。然而,因为它主要依靠几节被抽离语境的经文,往往把保罗宏大的神学论证简化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交易式表达:“我犯罪了;耶稣替我付上代价;我选择相信。”这种方式容易忽略圣经中关于救恩更全面的维度,包括群体性的、宇宙性的,以及关乎神国度的层面。

特雷文·瓦克斯的“以弗所路”

在他的著作《圣洁的颠覆》(Holy Subversion)中,瓦克斯指出,虽然罗马路确实会有帮助(他自己也曾使用过),但它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

罗马路的问题不在那几节经文本身,而在于它们原本所依托的神学框架受到忽略。当人们不再拥有一个以圣经为中心的世界观时,就难以理解这些经文的真正含义。于是,罗马路很容易变成一组彼此割裂的命题,与圣经那条贯穿始终的救赎故事脱节。

瓦克斯指出:“这种讲法默认大家已经知道神是谁、祂的要求是什么、人是谁、我们的问题是什么,以及神如何在历史中施行拯救、带来修复。”

因此,瓦克斯建议,可以改从《以弗所书》的开篇几章来带领人认识福音:

进程标记

关键点

福音盼望

神的宇宙计划  救赎关乎神为世界所定的计划,而福音则是祂藉着拿撒勒的耶稣为成就这计划所施行的一切(弗 1)。 在创世之前,圣父就定旨“要在[基督]同归于一”(10 节)。救恩始于神的旨意,而不是人的计划。这一蓝图通过神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盟约应许逐步展开,最终在基督那位应许的后裔身上达到顶峰,万国都要因祂得福。
神进入你的生活来拯救你 唯有靠着神的恩典才能得救(弗 2:1-9)。 我们“死在过犯中……然而神……叫我们活过来”,这彰显了全然出于恩典而非人为选择。
神赐给你新的使命,新的团体 救赎伴随着一种呼召,它必须在信仰的共同体中得以实现(弗 2:10-22)。 恩典创造了“一个新人”(15 节),并派遣我们作为神的工作,为“行善”而造(10 节),在一个已和好的共同体中实践善工。

这种方法将福音重新聚焦于基督的得胜和教会参与神更新世界的使命,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死后的保障。

以弗所路为何在今日引起共鸣

以弗所道路更易与现代听众产生连接:

文化挑战

罗马路的局限

以弗所路的优势

个人危机(我是谁?) 聚焦罪/饶恕而不是个人身份 始于“藉着基督”的接纳(弗 1:5),赋予一种稳固的、恩典所赐的自我认知。
过度个体主义与孤独感 将救赎呈现为一种个人抉择 强调融入新的家庭并与“圣徒同国”(2:19)。
渴望故事(大家都渴望一个更大的叙事) 四节孤立的经文读来如同断章取义的佐证。 讲述了从亘古之初到万物更新的圣经宏大叙事,涵盖神与以色列所立之约,展现我们外邦人如何藉这基督进入以色列的故事中。
公义与和解问题 没有涉及消除敌对分歧。 将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和解与建立和平(2:14-16)作为福音的果实。

可以把罗马路想象成一条笔直通向救恩的路径。它直接而清晰地指出我们需要赦免,也告诉我们如何因着耶稣的工作而从罪中得救。

相比之下,以弗所路更像是一扇宽广的窗户,让我们看见神完整的救赎蓝图。它同样宣讲耶稣为我们的罪而死、带来救恩的真理,但同时把这一真理放进更宏大的背景中去理解——包括神为整个宇宙所定的伟大计划,我们作为神家里一员(而不仅仅是“个人得救者”)的身份,以及我们蒙召参与祂在世界中工作的使命。

这样的宏大视角,特别能触动当代人,特别是那些感到孤立、渴望归属的人。许多年轻人也非常关心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公义,他们渴望找到一个能解释生命意义的宏大故事,而不是仅仅追求一张“进天堂的门票”。

虽然罗马路和以弗所路都传讲同一个福音,但以弗所路帮助人更深地明白救恩的意义,让他们看到福音如何回应人生最根本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如何能带来改变?”

正如瓦克斯所说:“重点不在于‘神为你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计划’,而在于‘神有一个美好的计划,祂邀请你参与其中。‘”

结合罗马路和以弗所路

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但若能结合起来使用,力量会更大。以弗所道路提供意义与更宽广的神学框架,而罗马道路则指出通往个人救恩的清晰路径。它们可以这样彼此补充:

一、从神宏伟的计划开始(以弗所书)

首先,讲明神从创世以前就定下一个美好的计划,即要使天上地下一切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弗 1:9–10)。说明我们从开始有时间之前就被神所拣选、所爱,被造是为了与祂建立关系,并在祂的创造中彰显祂的荣耀。同时,也要解释这计划如何通过神与亚伯拉罕及其后裔所立的约展开。那是一个“使万国得福”的应许,最终在基督里得以完全实现。

第二、阐述普世存在的问题(罗马书)

帮助人明白,全人类都背离了神原本的设计(罗 3:23),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都被破坏。这样的悖逆带来的后果,就是属灵的死亡(6:23),与创造主永远隔绝。

三、揭示基督完全的救赎(两条道路)

指出耶稣的死不仅替我们担当了罪的刑罚(罗 5:8),也成就了神那宏大的宇宙救赎计划,使万物在基督里得以复和(弗 1:7–10)。祂的舍己既解决了我们个人的罪疚,也回应了整个破碎的世界体系。借着十字架,耶稣使我们与神和好,也开始医治人类彼此之间的一切隔阂。

四、邀请个人回应(罗马书)

邀请人对这份救恩作出回应:在心里相信,在口里承认“耶稣是主”(罗马书10:9–10)。要强调,救恩是借着信心而得,不是靠行为换取神的喜悦。我们的得救完全依靠基督已经成就的工作,而不是靠我们自己努力达成的义。

五、庆祝我们新的身份(以弗所书)

当人信靠基督,生命就被翻转。我们与祂一同得生(弗所书2:4–5),作神的儿女(1:5),成为一个超越种族、阶层、文化界限的新群体(2:14–16)。我们从属灵的孤儿成为天父所爱的孩子。

六、活出我们的国度使命(以弗所书)

说明救恩不只是改变我们死后的归宿,更是赋予我们当下的使命。我们在基督里被造,为要行那神早已预备好的善工(2:10),我们蒙召成为和好的使者,参与神在世界中的救赎工作。我们的生命就此融入神国度将医治与更新带入整个受造的伟大故事中。

这种结合罗马道路与以弗所道路的传福音方式,既回应了个人得救的需要,也触及现代人对身份、归属与使命的深层渴求。

全备福音的力量

两条道路的框架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表达圣经的信息。当罗马道路强调个人救恩,而以弗所道路揭示神宏大的宇宙异象时,两者结合,就能让未信者既找到救赎,也找到意义;既得着赦免,也获得归属。

在这个支离破碎、充满身份与意义危机的时代,这种整合性的方式同时触动理性与情感。它既指出个人的罪与需要赦免,也描绘出神国降临的宏伟图景。它带来与神和好的平安,同时邀请人参与祂正在进行的救赎计划。

通过这样的全备福音,我们所传的不仅是进天堂的门票,而是邀请人进入那最伟大的故事,一个关于神在基督里更新万有的故事,使我们的生命在祂的计划中找到终极的意义与目的。

附录:一个分享福音的示例

要举出一个结合两条道路框架的例子并不容易,因为传福音更像是一场对话,而非独白。不过,以下的示例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罗马道路和以弗所道路如何在实际分享中相辅相成。

这个例子假设听众对圣经并不熟悉(他们可能不知道《罗马书》或《以弗所书》是什么,因此在提到具体经文时,我们会用“圣经告诉我们”来替代):

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个改变了我生命、也改变了我看待世界方式的信息吗?这是我信仰体系的核心,也就是我们基督徒常说的‘福音’,‘好消息’。我也相信圣经关于神的记载是真实的,所以,我想和你分享一些圣经对于生命和这个世界的看法。

在万物存在以先,神就有一个美好的计划。祂出于爱创造了包括你和我在内的万物,并赋予一切存在意义。祂的心意是让整个受造界都在与祂、与彼此的关系中繁荣昌盛。神拣选了一个特定的民族以色列,借着他们来成就祂的计划。祂向亚伯拉罕应许:通过他的家族,地上的万族都要得福。圣经的故事,基本上就是神如何一步步信实地实现这个应许的故事。正如圣经所说(弗 1:10),神最终的计划是要使天上地下一切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

然而,我们的世界显然出了问题。作为亚当的后裔,我们都偏离了神的设计。我们都选择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而非神教导我们的方式。圣经在也告诉我们:‘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 3:23]这不仅仅是关于破坏规则,更是关于我们与造物主之间关系的破裂。这就是我们基督徒使用‘罪’这个字时所指的含义。圣经接着又说[罗 6:23],罪的必然结果就是死。这不单是肉体的死亡,更是灵性的死亡,即与赐生命的神永远隔绝。

但这就是为什么它是好消息的原因:神并没有放弃祂的计划。在我们还活在悖逆中时,‘基督为我们死’(罗 5:8)。这意味着,耶稣承担了我们本该受的刑罚,弥合了我们与神之间的鸿沟。耶稣受死之处十字架,正是这份爱的见证。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祂是替我们而死,付上了我们无法付的代价,好叫我们得以与天父和好。耶稣这样做,是为了拯救所有信靠祂的人。但同时,祂的死也是为了恢复神为整个受造界所定的计划。”

这正是我们基督徒所说的得救。耶稣为我们付上了代价,然后把那救恩白白赐给我们。我们无法靠自己赚取救恩,也不能为它增添任何功劳。救恩是神的免费礼物,但这份礼物需要人回应。我们必须接受它。

圣经这样解释我们该如何回应(罗 10:9–10):“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得救不是靠我们有多好、能否配得上神的爱,而是单单因为我们愿意接受耶稣已经为我们成就的一切。

当外邦人(也就是非以色列人)信靠耶稣时,我们就被接纳进入圣约家庭,就是神曾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家族。我们成为他们故事的一部分,也承受神赐给旧约选民的应许。当你信靠耶稣时,圣经说(弗 2),神使你“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并收你为祂的儿女。你的身份不再由过去定义,而是由你在基督里的新身份——神所爱的孩子——来定义。

而这样的新身份,也带来了新的使命与目的。圣经说(弗 2:10):“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这意味着,神邀请你参与祂在世上进行的医治与更新的工作。你成为一个跨越政治、种族与思想分歧的新群体的一员,向破碎的世界见证神的爱。

所以,这不仅仅是为了将来能上天堂(虽然这当然包括在内),更是邀请你现在就参与神国度的工作,找到真正的身份,并在耶稣里参与万物和好的伟大计划。

那么,是什么阻挡你今天开始这段新的生命呢?我很乐意与你一起祷告,或回答你关于跟随耶稣的任何疑问。

这种整合式的方式,既保留了罗马道路清晰的个人救恩信息,又融入了以弗所道路宏大的救赎视野。它同时回应了当代人关于意义、身份与目的的理性与存在性追问,却仍忠于圣经所启示的完整福音。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2 Roads’ Approach to Evangelism.

Joe Carter(乔·卡特)是福音联盟的编辑,同时也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Arlington, Virginia)的麦克林圣经教会(McLean Bible Church)担任牧师。
标签
宣教
处境化
传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