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这个称号,对耶稣来说有双重意义:他既是和我们一样有血肉之躯的人,是亚当的后裔,同时也是那位将要来临的弥赛亚。这位人子从至高者领受权柄,并通过自己的软弱来统治他的国度,这一点在十字架上体现得最为彻底。
虽然人子在旧约中常作为人的同义词出现,但《但以理书》也用它来指代那位将要来临的神圣君王,神要将权柄和国度赐给他。这两种旧约用法共同构成了耶稣自称人子的背景。我们之所以能明白这位人子怎样治理他的国度,是因为看见耶稣如何行使神所赐给他的权柄:他以受苦、受死和复活的方式掌权,为要拯救我们。因此我们明白,这位人子藉着软弱施行统治;然而有一天,他必再来,以大能彻底毁灭一切仇敌,并作为受造界有形可见的君王登上应有的宝座。
“人子”即“人”
“人子”在旧约中常作为“人”的同义词出现——人子本质上就是人。这是闪族语系中表示“人类”的惯用语。在全部 107 处经文中,几乎都符合这个用法。《民数记》23 章 19 节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神非人,必不至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至后悔”(民 23:19)。同样,约伯思考自己在神面前的卑微地位,无法证明苦难不是自己有罪的结果,他十分沮丧,抱怨说人不敢与神争辩,“如同人(son of man)与朋友辩白一样”(伯 16:21)。大卫在著名的创造颂诗中同样使用了这个表达:“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son of man)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 8:3-4)。旧约中 93 处使用这个词的经文都出现在《以西结书》,指向先知本人。“人子”指的就是人。
弥赛亚关联
旧约中至少有两次使用人子时带有弥赛亚意味。最著名的是《但以理书》7:13-14:
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侍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
这段经文中,那位”像人子的”要战胜邪恶的世界体系(7:9-12),获得统治神国度的权柄(7:13-14),并在全地施行治理,与神的子民一同掌权(7:15-28)。令人惊叹的是,神的国度竟被交在一位”像人子的“手中,也就是说,神的国交在了一个人的手中!
《诗篇》8:4 同样蕴含弥赛亚预表,虽然更为隐晦。在这首简短的诗篇中,大卫默想创世时赋予人类的尊贵地位:
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
大卫惊叹:人虽如此渺小,却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被设立为神的代表治理受造界(参创 1:26-28)。《希伯来书》2 章引用了这首诗篇(2:5-8),并补充指出人类”尚未”获得这治理权(2:8,可能暗指《创世记》3 章的堕落)。但作者确信这崇高使命并未失落:”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2:9)。这正是福音令人惊奇的宣告:那位超越天使、与神同享荣耀的神子(来 1),竟然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他也曾“比天使微小一点”。我们作为人的高贵地位(“比天使微小一点”,2:7),正是神的儿子俯就降卑所进入的境地(2:9)。他借着受死为我们成了挽回祭,把我们因罪所失去的一切重新赢回来(2:10–18)。神的儿子成为人子,为的是——以人的身份——救赎人、恢复人原本在创造中被赋予的尊荣与地位。这正是旧约乃至整本圣经中弥赛亚盼望的核心。
把这两处经文放在一起看,我们可以看到:旧约的弥赛亚盼望,不仅期待一位统治以色列的君王,更预告了一位人子,他要在全地施行治理。
“人子”的超越性
《但以理书》7 章的预言展现了从但以理时代直到末世的漫长历史画卷:那时神的仇敌将受最终审判,神的子民将与神一起掌权。在这段历史的高潮处(7:9–12),那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来到亘古常在者(Ancient of Days)面前,领受普世的权柄和永远的国度。他被称为“像人子”,说明他是人;但他并不是从地上升到天上,而是从隐藏之处显明出来,作为有资格靠近神宝座的那一位而出现。他驾着天上的云而来,而“乘云”这一行为在别处是神独有的特征(参见《诗篇》104:3:“以云彩为车辇,借着风的翅膀而行”)。此外,他还被众人敬拜、接受普世的尊崇(但 7:14)。这一切都表明,这位“像人子”的(即具有人的样式的),正是那位超越的弥赛亚。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但以理书》中,亚兰文的“至高者”(Most High)一词通常用来指神自己(3:26、32,4:14、21、22、29、31,5:18、21,7:25)。然而,当书中提到“至高者的圣民”时(7:18、22、25、27),却使用了不同的希伯来语表达。学者汉密尔顿(Hamilton)在其著作《驾着天云》(With the Clouds of Heaven,151–153 页)中有力论证,这里的“至高者”其实是指“人子”,因此这也间接肯定了“人子”的超越神性。
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个鲜明的对比:列国虽由人统治,他们却被形容为狰狞的兽;而神的国度,却要交在那位既是人又是神的手中。唯独他配得普世永恒的统治权。
任何熟悉圣经的读者都会本能地意识到,这一切都属于旧约弥赛亚盼望的宏大图景,而这盼望最终在弥赛亚耶稣身上得以成全。他是那位独一无二、兼具神性与人性的君王。事实上,耶稣自己亲自印证了这一点,明确地将自己与《但以理书》中的人子联系起来(参见 太 26:63–64)。这也是他在福音书中最常用的自称,在四福音中出现约八十次。在他口中,这个称号成为了带有弥赛亚意义的自我宣告。耶稣是神的儿子(Son of God),他同时也是人子(Son of Man)。
新约学者注意到耶稣使用这个自称时主要关联三个层面:
他在地上事工中的权柄
《但以理书》7 章 13-14 节的核心是“人子”的登基与普世无可挑战的统治。耶稣也把这种权柄归于自己。例如在《马太福音》12:8 中,他明确宣告:“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当时他并未详细解释他如何行使这主权,但这话的含义十分清楚,对听见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其震撼的。
《马太福音》9:1-8 的记载同样明显:当有人将瘫子带到耶稣面前求医治时,他首先宣告“你的罪赦了”(9:2)。文士们听见后怒不可遏(9:3),耶稣回应说这正是关键所在:“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9:6)。马太本人也强调这确实是耶稣要表明的重点(9:8)。
耶稣拥有神圣权柄:掌管安息日的权柄、医治的权柄,甚至赦罪的权柄,正因他是人子。
他的降卑、被弃、受苦、受死与复活
耐人寻味的是,耶稣也在提及自己遭弃绝、受苦、受死与复活时使用人子的称号:
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 8:20)。
从此他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可 8:31;参 太 16:21)。
于是教训门徒,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被杀以后,过三天他要复活(可 9:31)。
你们要把这些话存在耳中:因为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路 9:44)。
这些受难的预言,往往紧接在门徒认出耶稣是弥赛亚之后。因此门徒感到困惑也就不足为奇了。人子、弥赛亚怎么能与受苦和被杀联系在一起?一位受苦的君王?
这是圣经中熟悉而重要的主题——主耶稣正是通过受苦、受死与复活成就了他中保的君王职分。因他成功的救赎之工,普世权柄“赐”给了他(太 28:18),神“立他为主为基督了”(徒 2:36),并“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赐给他”(腓 2:9;参 赛 53:10-12;弗 1:20-21)。因他完全承担了罪的咒诅,神就“将管理凡血肉之权柄赐给他,叫他将永生赐给”他所要拯救的人(约 17:2;参 太 11:27)。这正是老一辈神学家常称耶稣“在十字架上作王”的原因。正是在看似软弱失败的时刻,他拯救了子民并引领他们进入神的国度(西 1:13)。
《启示录》5 章宏大场景中呈现了这一真理:宝座上的神手持七印书卷,那似乎是他为创造界设立的“最后的声明”——神关于审判与救赎的计划。只有犹大支派的狮子、被杀的羔羊配展开书卷揭开七印。也就是说,只有他配得成就神在历史中的旨意。为什么?
“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神,在地上执掌王权”(5:9-10)。基督正是藉着受死与复活成就了他中保的统治。事实上,主在受审时所说的话,正是对这一主题的印证:
大祭司对他说:“我指着永生神叫你起誓告诉我们,你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耶稣对他说:“你说的是。然而我告诉你们,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 26:63-64;注意此处耶稣同时融汇了《诗篇》110:1 与《但以理书》7:13-14 中关于弥赛亚登基的预言)
正是在他的死亡——看似失败的时刻——以及随之而来的复活中,我们的主领受了他的国度。在此他也确立了永恒的君权。(有关这一主题的更深入探讨,可参见杰里米·特里特 [Jeremy Treat]的著作《十架上的君王》[The Crucified King])。
尚未完全实现的统治
然而,我们不能就此止步。虽然基督已经成就了他的统治,并建立了他的国度,但显然,这个国度尚未完全实现。他的王权仍然受到敌对与挑战。世人尚未屈膝顺服,也未真正承认他所已获得的主权。他的国度已经临到,但显然,还有更丰富的成全尚未来临。
事实上,新约描绘的耶稣王权是“已然”又“未然”的,是分阶段实现的。耶稣他生而为王,是那应许中的大卫子孙(太 2:2 等);在世间事工中行使王权(太 12:28);藉着救赎之死(参 约 12:31-32)、得胜复活(太 28:18)与升天宝座(徒 2:36;弗 1:20-21)确立了统治。即便如此,他的国度仍遭遇激烈对抗与暴力抵挡(参 诗 2:1-3)。可以这样说:他的国度确已开创,但仍处在“已然而未然”的阶段;君王已经登基,却尚未对一切仇敌完全施行他至高无上的统治。
末日荣耀中的再临
最显著的是,当耶稣自称人子时,往往蕴含着末日荣耀的意味。他将重返世间,完全施行王权,使神的国度达至终极圆满:
我实在告诉你们,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这跟从我的人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太 19:28)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他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 24:29–31)
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太 25:31)
但以理的异象(但以理 7:13–14)描绘了君王的加冕与王权的确立,同时也展望了那终极国度:人子与圣民一同作王,普天之下的仇敌都被制伏(7:9–27)。在上述经文中,主耶稣清楚地宣告:那位人子的王权正是他自己的王权。使徒约翰也以显然引用但以理书的语气说:“看哪!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启 1:7)这一切最终在《启示录》19 章达到高潮:耶稣如得胜的君王,骑白马降临,从天而来,与众敌交战,完全施行审判与拯救。此时,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 11:15)神的国度,必借着人子的救赎之工而得以完全实现。
人是照着神的形像被造,受托在神的创造之上治理万物,作他的代表与管家。然而,这崇高的地位因罪而失落;但在耶稣基督那位“真的人”里,人类得蒙救赎并恢复。他是人子,是那位超越的弥赛亚,藉着他的救赎之工,得着了普世的王权。如今,他正行使这王权,把属他的子民逐一从黑暗的国度中拯救出来,安然带入光明国度。最终,当他再临之时,这救赎的统治将迎来高潮——那时,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腓 2:9–10)。这正如托马斯·凯利(Thomas Kelly)所写的圣诗《圣徒看那荣耀光景 》(Look, Ye Saints, the Sight is Glorious, 《圣徒诗歌》第 119 首)所吟唱的那样:
圣徒看那荣耀光景:忧患之子得胜回!
赢得争战、宝座欢登,今得万膝齐拜跪:
“冠他!冠他!冠他!冠他!冠他!冠他!
今得冠冕荣耀归,今得冠冕荣耀归!”
罪人昧于救主至尊,反以荆冕来加冠;
他登宝座能力无匹,归他衔下颂他名:
“冠他!冠他!冠他!冠他!冠他!冠他!
宇宙满溢君王颂,宇宙满溢君王颂!”
听哪!欢声响彻穹苍,声和嘹亮凯歌扬;
赞美耶稣荣耀至上,喜乐无穷荣耀彰。
“冠他!冠他!冠他!冠他!冠他!冠他!
万主之主王中王,万主之主王中王!”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Jesus Christ, the Son of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