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人性是指神子在道成肉身的过程中拥有了完全的人性及其所有限制(但丝毫没有放弃祂的神性),从而成为人类的代表、替代和榜样。
在道成肉身的过程中,神儿子拥有了完全的人性——身体、灵魂、思想和意志——与祂自己合而为一。祂不是拥有了一个新的位格,因祂已经拥有了一个具有神性的位格,因此祂将人性加在了祂之所是的位格中。作为人,耶稣经历了人类所共有与罪无关的所有局限。祂成长发育。祂经历了饥饿、干渴、疲倦,以及人类所有的情感。祂的人性与神性一样,都是祂救赎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祂作为真正的人,末后的亚当,透过与我们所共有的人性,成为我们的代表和替代,活出了对神的顺服:通过祂的生、死和复活,祂为所有因信与祂联合的人赢得了救恩。作为人,祂也是我们的榜样,为人类真正的顺服提供了典范。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 1:14)在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有一个的惊人宣告——永恒的神之子成为人。套用早期教父们常说的一句话——祂并没有丧失祂原本之所是,而是开始成为祂过去所未曾成为的。[1] 或者,正如《尼西亚信经》所说:(基督)“为要拯救我们世人,从天降临,因着圣灵,并从童女马利亚成肉身而为人。”
如果说这是基督教的核心真理,那么对许多人而言它是骇人听闻。从古代的诺斯底派到当代的穆斯林,许多人都认为,神用人类的软弱玷污自己,这不符合神至高无上的尊严。现代哲学也认为这样的说法耸人听闻——唯独一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某种方式成为了永恒不变之神的最终启示。甚至在基督教历史上,也有许多人试图贬低或削弱基督真具有人性这一真理的全部力量。但基督具有人性这一真理与祂具有神性这一真理对得救的福音而言同样重要。
三位一体及道成肉身的教义在旧约中的显明并没有像在新约中那样清晰。旧约通过各种预表和影子来实现对神-人(God-man)的启示,这些并不总是明确、直接的教导。正如长老会神学家华菲德(B. B. Warfield)所说,旧约就像“一间陈设丰富但光线昏暗的房子”。[2]只有在新约福音的光照下,圣经读者才能回到旧约,看到那些真正的内容一直都在那里——但直到基督降临前它们都晦暗不清。
尽管如此,从圣经最早的章节开始,堕落人类的救赎主就是一个人。称为“福音雏形”(福音第一次宣告)的《创世记》3 章 15 节告诉我们,“女人的后裔”将最终击败人类的仇敌恶魔。这个关于“后裔”的应许就像一条主线贯穿圣经的启示。这个应许进一步缩小到亚伯拉罕的后裔(创 12:7,13:15-16,15:3、5),最后终止于大卫的后裔(撒下 7:12,22:51)。新约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证明基督本身就是亚伯拉罕的那个“后裔”,应许是针对祂许下的(加 3:16)。人类的救赎者和拯救者有着与全人类共同的起源,祂在各方面都与我们一样——除了没有罪以外(来 2:10-18)。
旧约王国分裂后,在以色列和犹大衰败期间,书写旧约的先知们开始预言神统治的日子终将到来。预言中关于新圣殿、新约、神的新子民(由以色列人和万民组成)以及新天新地的应许远远超过了大卫和所罗门王国所拥有的辉煌。那么这些应许将如何实现呢?先知们从两个方面构想了即将到来的国。首先,耶和华将重返锡安,临到祂子民中并牧养他们(赛 40:9-11)。其次,它还将通过耶和华所膏立的君王——耶西的根和枝子——来实现,祂将获得圣灵所赋予的能力,建立公义和正义,向穷人传福音,为被掳的人带来自由(赛 11:1-10,61:1-11)。弥赛亚与主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其中一位的行动将成为另一位的行动。主将通过祂的仆人——神子民的人类君王——赦免罪恶,伸张正义。但以理关于“有一位像人子”的异象也表明,即将到来的弥赛亚将分享神——那“亘古常在者”——的权柄和荣耀(但 7:13-14)。
《诗篇》也为耶和华等同于祂的受膏君王提供了证据。万国正是针对耶和华和祂的受膏者而喧闹,万民必须在圣子面前寻求宽恕(诗 2)。王甚至被称为“神”,与祂的“神”并列,是用正直的权杖统治之人(诗 45:6-7)。即将到来的王是主(Lord,Adonai),祂与主(LORD,耶和华)一同坐在宝座上,祂将在仇敌中间统治(诗 110:1-2)。因此,旧约给读者留下了即将到来的国是耶和华本人和祂的受膏之子——人类君王——共同治理的愿景。
从新约的角度来看,这一预言盼望的两股力量——耶和华本人转向祂的子民和弥赛亚的降临——交织在一个人身上。[3] 新约用各种方式描述耶稣是与以色列之神联合者:祂拥有神的属性;祂执行神的行动;祂拥有神的名字;祂接受神所接受的敬拜。但是,新约以同样的力度描述耶稣是真正的人类;祂的人性局限并非幻觉,祂的神性并没有湮灭祂的人性。
鉴于新约始终如一地赋予耶稣神性和人性,而没有将祂分为两个人,基督的“两性”教义在教会早期的几百年发展成熟并在迦克墩大公会议(451 年)上正式确立,因此,我们应把它看作是圣经见证的必然结论。基督一体两性,一个本性是祂与圣父和圣灵同样永恒共享的神性,另一个是祂道成肉身时所具有的人性。这两个本性在祂的身上合而为一,没有混淆或改变,但也没有分裂或分离。强调基督的神性丝毫不会削弱祂的人性,强调祂的人性也丝毫不会减损祂的神性。每个本性的属性都保持着自己的完整性,甚至当它们结合在圣子这一个位格中时也是如此。
基督所具有的人性是完整的:祂取了人所有的一切——身体、灵魂、思想和意志,只除了罪。耶稣的人性从新约圣经以下论述中清晰可见。
总之,旧约预言,堕落人类的救赎者将既是神又是人。新约明确地教导我们,耶稣基督就是这位神人合一的救赎主。在祂顺服的“整个人生”中,祂的人性显而易见。祂的孕育、出生、成长、受限、受难、死亡、埋葬、复活、升天、持续的祭司工作以及最后的回归,都有力地证明了基督拥有真正的人性。我们只需从这一丰富的圣经教导中简要地引出一些含义。
基督的人性意味着祂是堕落人类的代表。既然罪和死亡所带来的恐怖是人类的始祖造成的,那么弥补这一悲剧性决定的就必须是一个人类,是女人的后裔。因此,耶稣这末后的亚当,是真正的人类,这样堕落的人类可以通过祂与神和解。耶稣由女人所生,生在律法之下,为的是代表那些受律法奴役的人(加 4:4-5),活出顺服。虽然祂不需要悔改,但为了“尽诸般的义”(太 3:15),祂替代性地接受了悔改的洗礼。神学家把祂完美遵守律法的一生称为“主动的顺服”。祂不仅为罪人死,也为罪人活,使自己的义成为罪人的义(林后 5:21)。公元二世纪的教父爱任纽(Irenaeus)将这代表性的工作称为“同归于一”(recapitulation):基督将全人类归在一个新领袖的带领下,一个新的亚当之下,在祂里面,他们被算为公义。同样,正如加尔文所说,是基督顺服的“整个人生”给神的子民带来了救赎。
基督的人性意味着祂是堕落人类的替代。基督不仅主动地顺服神,也被动地顺服(passive obedience)神。换句话说,我们因基督的受难(passion),祂代替我们受苦且受死而得救。祂作为赎罪羔羊而死:代替我们、代表我们、为我们的益处而死。“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 2:24)唯有真正的人才能代替有罪的人死。正因为祂是真正的人,所以伟大的赎罪工作才成为可能。此外,祂也是以复活和升天之人的身份继续在天上圣所担任的祭司工作。就像古时的祭司是“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基督也是“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来 5:1,2:17)。
基督的人性意味着祂是蒙赎人类的榜样。基督成为我们蒙救赎无条件的救恩礼物,但祂也是我们伟大的榜样。“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 2:21)基督是真正的人,是敬畏神、被圣灵充满之人类顺服的典范,基督是基督徒在顺服神上要效法之人。彼拉多在十字架前所说的“你们看,这个人”具有反讽的意味:在基督身上,特别是在祂的受难和死亡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人性,在祂身上,作为祂的跟随者我们找到了我们的呼召、目标和使命。
[1] 譬如,见普瓦捷的希拉里(Hilary of Poitiers):“祂并没有丧失祂原本之所是,而是开始成为祂过去未曾成为的。祂并没有停止拥有自己的本性,而是接受我们的本性”。Hilary of Poitiers, The Trinity, trans. Stephen McKenna, Fathers of the Church 25 (Washington, D.C.: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1954), 3.16.
[2] Benjamin Breckinridge Warfield, Biblical Doctrin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2, reprint, Grand Rapids: Baker, 2003), 141.
[3] D.A. 卡森将这种动态称为“旧约预言的双重线索——一方面,神亲自展开祂的手臂或降临到祂的子民中间来拯救他们,另一方面,祂派遣祂的仆人‘大卫’去拯救。”D. A. Carson, The Gagging of God: Christianity Confronts Pluralism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6), 258.
编注: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它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Humanity of 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