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像公元 299 年那样牧养
2025-10-21
—— Brandon D. Smith

对于想要成为牧师的人来说,像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的《新牧人》(The Reformed Pastor)和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的《警醒!牧者们》(Lectures to My Students)这类书,通常是必读推荐。这建议很合理。尽管司布真的书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而巴克斯特的著作更是久远,写于 17 世纪。这些书的神学观点或许并不陌生,但它们的年代恰恰能让我们跳出当下教会文化的局限,至少不会让我们过度沉迷其中。

而在《灵魂关怀的古老智慧:向教父学习牧养艺术》(Ancient Wisdom for the Care of Souls: Learning the Art of Pastoral Ministry from the Church Fathers)一书中,西南浸信会神学院人文学助理教授科尔曼·福特(Coleman Ford)和加州浸信会大学新约副教授肖恩·威利海特(Shawn Wilhite)带我们回溯更早的历史,探寻那些距离使徒时代和我们距离宗教改革时期一样久远的古代牧者榜样。

对我们来说,教父时代的基督教牧师可能显得极其陌生。我们确实从他们那里继承了许多正统教义,但牧养智慧呢?他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各种挑战和忧虑,而这些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似乎并不紧迫。因此,他们似乎不太能帮上我们的忙。然而,福特和威利海特却向我们证明,这些古代牧者的智慧,依然能为今天的牧养实践提供宝贵的指引。

《灵魂关怀的古老智慧:向教父学习牧养艺术》

科尔曼·福特(Coleman Ford ) 肖恩·威利海特( Shawn Wilhite)合著

现代牧者除了要承担讲道与牧养的本职工作,还承受着服务会众、提升出席率的额外压力。为此,许多教会不得不采用最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来维持发展。然而,真正能带来生命改变的指引,始终来自圣经和历代属灵先辈的智慧。

本书通过研究早期教会的典范人物及其牧养美德,帮助当代牧者回归经典而符合圣经的服事理念。比如尼撒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yssa)和大贵格利(Gregory the Great)都将牧职称为“灵魂的看顾”。

十架路出版社,256 页

追寻智慧与美德

早期教父们的牧养智慧对今日教会依然适用,因为牧职的核心本质超越时空限制。通过神学传承,牧者可以创造性地汲取历史智慧来影响当下。比如,借鉴教父洞见能够“纠正当代事工理念的三个误区”——将牧师视为CEO、痴迷于数量上的增长,以及用实用主义取代纯正教义(9-10 页)。

现代事工模式往往将个人魅力或项目体系置于教会核心。这类模式假定属灵操练必须屈从于密集的日程安排。虽然牧养技巧始终重要,但早期教父们深知,属灵美德与神学忠诚才是根基。例如,巴西尔( Basil)将谦卑视为事工核心,因为这是“重获人类堕落所失之神圣荣耀”的关键(25 页)。尼撒的格列高利则追求“三位一体灵性”,强调圣灵果子与灵魂归向神的历程(36-37 页)。对这些教父而言,牧职重在圣洁生命,而非高效管理。

但古代牧者并非只注重个人敬虔。亚历山大的俄利根(Origen of Alexandria)生平就彰显了娴熟牧养技巧的重要性。教父们相信,当牧者在自身和会众生命中培育美德时,他同时也在打磨“释经、神学、牧养等技能”,从而能“对症下药”地处理各种个人与牧养难题(77,81 页)。

建立神学愿景

牧者的事工不能仅凭即兴发挥,必须扎根于以圣经为本的神学异象。福特和威利海特指出,里昂的爱任纽(Irenaeus of Lyons)是“圣经牧者的典范。圣经是基督徒的生命源泉,他深谙圣经的深度与属灵活力”(99-100 页)。这正是牧养事工神学异象的起点。

同样,亚历山大的亚他那修(Athanasius of Alexandria)以基督为中心的坚持,不仅捍卫了正统基督教信仰,更塑造了以基督为核心的属灵生活。他提醒我们:“基督徒的盼望不在最新的教会活动里,而在永恒的基督身上”(134 页)。希波的奥古斯丁则运用其神学洞见,帮助会众在灵命上不断成熟。

古代牧者的美德与神学异象,催生出一系列独特的事工实践。以撰写《牧灵指南》(Pastoral Rule)的大贵格利为例,他开创了默观式牧养模式,向我们展示“静默与独处……能有效矫正我们对忙碌的沉迷”(182 页)。而金口约翰(John Chrysostom)则示范了如何“在特定处境中忠心宣讲真理”(205 页),他的讲道既雄辩有力,又能有效地向会众传递真理。

把握事工分寸的艺术

翻阅《灵魂关怀的古老智慧》的目录时,读者或许会期待看到关于“政治型牧者”的章节,探讨那些比当代牧者更远离政治偶像崇拜的古代护教士;或是期待读到“导师型牧者”的内容——藉迦太基的居普良(Cyprian of Carthage)的服事,论述本书所倡导的培养忠心同工的重要性。这些议题固然重要,但本书的精心取舍恰恰彰显其最大优势:对牧养本质的精准把握。

虽然本书是为牧者而写,却鲜有提供事工“实用技巧”。作者像保罗一样,劝勉牧者“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提前 4:16)。在保罗看来,这才是牧养成功的关键。面对复杂的牧养工作,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唯有当牧者在自身和会众生命中开凿出美德与圣经真理的深井,教会才能按需汲取活水。

《灵魂关怀的古老智慧》向我们证明:教父传统是当代教会宝贵的属灵资源。虽然很少有人能企及金口约翰的讲道恩赐、奥古斯丁的神学造诣,或是亚他那修历经考验的勇气,但这些信心伟人为我们树立了效法的榜样。正因如此,本书成为帮助今日教会借古鉴今的珍贵指南。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Pastor Like It’s AD 299

Brandon D. Smith(布兰登·史密斯)(墨尔本雷德利学院博士)是俄克拉荷马浸信会大学霍布斯神学与事工学院院长,也是该校神学与早期基督教副教授。他还是“浸信会归正中心”的主编。他的博客是“合乎圣经的思辨”(Biblical Reasoning)。
标签
书评
教父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