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回到早期教父:圣经神学为何属于教会
2025-07-16
—— Ched Spellman

在巴黎的圣日耳曼德佩教堂(Church of Saint-Germain-des-Prés)里,色彩鲜明的壁画生动地描绘了救赎的完整故事,核心是耶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而在这座教堂的一处侧堂里,安放着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的遗体。这种安排颇为奇特:一边是前现代时期对圣经整全故事的展现,另一边却是公认为现代思想奠基人的纪念地。

斯蒂芬·普雷斯利(Stephen Presley)在他的书《初代教会中的圣经神学:重拾古老的异象》(Biblical Theology in the Life of the Early Church: Recovering an Ancient Vision)开篇,就回忆了他造访圣日耳曼德佩教堂的经历,因为这正好体现了许多现代基督徒所面临的张力。作为美南浸信会神学院(The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教会历史副教授,普雷斯利深有体会。他发现,研究基督教的学者常常在两股力量之间拉扯:一边是初代教会那种与教会生活紧密结合、整合性的圣经神学视野,另一边却是学术界里普遍存在的碎片化、脱离教会实际的研究方法。

这种张力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普雷斯利看来,当代圣经神学正陷入困境:方法论多元,却与教会的实际生活脱节。因此,他提出,我们需要重新拾回初代教会对圣经神学的理解,好让我们在如今这个越来越像初世纪异教背景的世界中有所立足。他指出,圣经神学在初代教会的敬拜、教义、伦理和宣教中,都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种做法,才是“一种真正基督徒式的读经方式”(x 页)。

《初代教会中的圣经神学:重拾古老的异象》

斯蒂芬·O. 普雷斯利(Stephen O. Presley)著

在《初代教会中的圣经神学:重拾古老的异象》这本书里,斯蒂芬·普雷斯利提出,圣经神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而是一种在基督徒群体中培养出来、在教会生活中实践出来的操练。他认为,初代教父们发展出一种以教会为中心的圣经神学,这种神学是在群体中一起活出来的,引导信徒仰望并见证神的荣耀。

本书把古代教父的圣经解读与当代圣经神学对话,探讨像爱任纽(Irenaeus)、奥古斯丁等人的基本假设和解经方法,如何为今天的释经学提供指引。

贝克学术出版社(Baker Academic),216 页。

受宏大异象引领

与一些批评者的看法相反,初代教父们的圣经解读并不粗浅,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寓意解经。他们操练的是一种扎实而全面的圣经神学。他们总是从以基督为中心的角度来看整本圣经,以神的整体启示和教会的核心教义为指引,把圣经看作是统一的神圣启示。

相比之下,当代圣经神学却陷入了一种困境:方法繁多,却与教会的实际生活脱节,难以前行。

初代教会的神学家们不会把圣经割裂开来读,而是怀着对整本圣经宏大故事的异象去解读。这种异象就像一条“信仰准则”(rule of faith),是对使徒福音信息的灵活概括,涵盖了创造、耶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道成肉身、受死、复活)、圣灵的工作、教会的身份,以及对神国度降临的盼望。

这条“信仰准则”不仅仅是一份教义清单,也不仅仅是一种解读圣经的方法,它更是塑造初代教会共同生活与信仰想象的根基。正如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所说,这是初代教会特有的“社会想象”(social imaginary)——一种从圣经而来、共同持有的对现实的理解。这种共同的想象影响了初代基督徒如何认识神、看待世界,以及如何在救赎大叙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普雷斯利强调说:“圣经神学的基础,是通过圣经塑造出来的基督徒文化”(7 页)。但他并不是在呼吁教会去掌控世俗社会,而是指出,“健全的圣经解读,与其说是掌握技巧,不如说是要在基督徒群体里,通过信仰与实践的模式进行细致的教导”(7 页)。

在早期教会,神学的框架是通过礼拜仪式和群体敬拜不断得到加固。因此,初代教会的群体性背景,为正确解读圣经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当代信徒若想重拾真正属于圣经的神学,也可以从这些古老的榜样中汲取智慧。

以神确实存在的心态来读经

然而,初代教会文化塑造的核心,并不仅仅是一些实际操作。他们的圣经解读从最根本的神学与形而上学认信开始,首先是承认三位一体的神是创造主与救赎主。这与许多现代的解经方法不同,后者常想要(却往往做不到)在解经时保持中立、把神学假设搁置一边。但教父们明白,我们对神的认识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如何读圣经。健康的形而上学,是健康解经学的基础。

因此,初代教父读圣经时,前提是相信神确实存在、神确实在历史中主动作为,并且在经文中向人启示自己。正如普雷斯利所说:“定睛仰望神,是理解初代基督徒圣经神学的第一步”(17 页)。他们追求的不是单单获取知识,而是渴望透过神的话语与神相遇,期待圣经能滋养信心、塑造灵魂。

此外,初代基督徒的圣经解读是以基督为中心的。他们读整本圣经,尤其是旧约时,总是看见其中指向基督的奥秘,并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去分辨基督在圣经叙事中的同在与作为。这种基督论的解经绝不是单纯的理性分析,而是与追求美德、效法基督紧密相连的。对他们来说,解经者的属灵状态至关重要,哪怕是人们常常忽略的智慧书卷,也可以成为引导信徒在回应神启示时活出“美好生命”的向导。

正如普雷斯利解释的那样,最早期的基督教神学家们认为,“人的本质存在与解经活动之间没有割裂”(123 页)。对他们来说,圣经神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生命方式”(126 页)。正确信仰(正统,orthodoxy)与正确生活(正行,orthopraxy)密不可分,这二者都直接源自对圣经的深入投入和操练。

教会中的圣经神学

圣经神学和诠释,从来都不是孤高学者关在象牙塔里独自求索。正如普雷斯利所指出:“圣经神学真正合适的归宿,就是教会的群体文化里”(149 页)。读圣经应当是一个在敬拜和教导中共同进行的群体行为,不仅仅是在聚会时,更要在整个教会生活中,始终带着“在教会里”的视角来读。这种群体性正好体现了圣经神学的目的:造就信徒、塑造属灵生命。

从根本上说,圣经神学就是一起去理解、一起去活出那部宏大的救赎故事。读圣经的人不是旁观者,而是这段圣经所述救赎大剧的参与者。圣经的传讲和教会的礼拜仪式把圣经与会众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引导他们走向最终的目标:看到神的荣耀。

要让当代圣经神学重新焕发活力,就必须恢复它的教会性,让圣经、神学、礼拜和信徒的生活重新紧密交织在一起。这对于装备教会,在当下这个日渐世俗化、越来越像初代教会所面对的宗教环境中继续忠心生活,至关重要。

普雷斯利的这本著作有效地发掘了初代教会丰富的属灵遗产,彰显了教父时代在释经上深厚的神学智慧与属灵活力。《初代教会生活中的圣经神学》为牧师和教会领袖们提供了极好的资源,帮助他们带领教会把福音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连接起来。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Back to the Fathers: How Biblical Theology Belongs in the Church

Ched Spellman(切德·斯佩尔曼)(西南浸信会神学院博士),是凯德维尔大学(Cedarville University)圣经与神学研究教授。
标签
书评
初代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