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治愈时代”中的圣经辅导
2025-10-22
—— Kristin Kellen

过去几十年来,基督徒辅导界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基督徒应在多大程度上采用世俗的心理治疗方法或医学手段?最激进的那一边是“训诫辅导”(nouthetic counseling)的支持者,例如杰·亚当斯(Jay Adams),他们主张只需圣经,就足以解决所有心理健康的问题。而另一个极端的人则几乎完全接纳世俗心理健康领域的见解与技巧。而大多数基督徒辅导者的立场介于两者之间。

格雷格·吉福德(Greg Gifford)的著作《治疗师对我说过的谎言:为什么基督徒不应只满足于治标》(Lies My Therapist Told Me: Why Christians Should Aim for More than Just Treating Symptoms)显然更靠近训诫辅导的立场。作为马斯特大学(The Master’s University)圣经辅导学助理教授,吉福德致力于解构世俗心理健康体系,并提出一种以圣经为根基、用来处理心灵问题的替代方案。他特别强调,这些问题本质上与属灵的挣扎或罪相关,应当以属灵方式面对,而非依赖医学治疗或世俗心理辅导。

吉福德首先指出,当代的“治愈文化”(therapeutic culture)和基督信仰之间存在根本性的世界观冲突。他写道:“我的目标是让圣经来塑造我们对人的看法,从而纠正我们的世俗人论。”(xxv 页)许多基督徒或许同意,人论必须建立在圣经基础之上,但吉福德进一步主张,许多心理疾病的诊断其实是“武断的”(63 页),世俗心理治疗几乎完全关注“缓解症状”(109 页),而“心理健康”一词,应该被圣经中的“心意更新”(mind renewal)所取代(232 页)。

吉福德对人类学及其神学意义的探讨中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他的结论也超出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基督徒辅导员所能完全认同的范围。

美国亚马逊网站这样介绍此书

《治疗师对我说过的谎言:为什么基督徒不应只满足于治标》

格雷格·E. 吉福德(Greg E. Gifford)著

“很少有书能像《治疗师对我说过的谎言》这样,将神学的严谨与实践的智慧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乔尼·阿尔达瓦尼斯

深受喜爱的基督教辅导员、教授和播客主持人格雷格·吉福德针对心理健康机构提出了大胆而平衡的批评。他展示了心理健康文化如何传播那些误导我们对自己和自身问题理解的信念,并揭穿了一些流行的迷思。

布罗德赛德出版社(Broadside Books),336 页。

评析世俗心理健康观

吉福德对当今普遍的心理健康实践提出了批评,论调与亚比该·夏勒(Abigail Shrier)的《坏治疗:为什么孩子长不大》(Bad Therapy)一书颇为呼应。他指出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过度关注自我、把正常的人类经验病理化,以及心理治疗产业内在的逐利机制。吉福德认为,当这些现象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中不断扩张的诊断类别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就制造出了一场我们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健康危机。

不过,吉福德的批评似乎忽略了心理健康治疗普及所带来的一些“恩典的迹象”。举例来说,二十年前,大家认为只有疯子才需要辅导。我开始从事圣经辅导工作时,教会里的弟兄姊妹甚至公开质疑这种工作的价值。

值得感恩的是,这种污名化如今已大大减轻。尽管我认同吉福德提出的一些担忧,但我仍感激当今社会能更便捷地获得心理咨询和医疗干预。如果人既有身体也有灵魂,而二者都因罪而破碎,那么我们就需要全人的医治——而这有时在地方教会的范围内是难以实现的。

区分大脑与心思

本书相当大的一部分篇幅用于区分大脑(物质层面)与心思(非物质层面)。吉福德强调二者相互影响,却并不相同。因此,药物治疗大脑并不能更新心思。他呼吁基督徒追求借着圣经的成圣而带来的心意更新,而不是单纯寻求症状缓解。在吉福德看来,世俗心理治疗的根本缺陷在于它过度依赖药物,试图藉由治疗大脑来改变人思考的方式;但唯有基督才能真正更新人的心思。

我欣赏他在神学上的严谨,但他似乎低估了身体(尤其是大脑)对人实践更新之心志的限制。举例来说,一个昏迷中的人或许想说话,却在生理上无法做到;同样,一个有神经系统障碍的人,也可能在应用心意更新的真理时受到限制。既然我们承认身体与灵魂既有合一又有区别,就不应轻忽身体——尤其是大脑——在心理健康与属灵生命中的重要性。

在书的最后部分,吉福德提出了一个圣经取向的替代方案,以取代世俗心理治疗。他批判药物治疗(认为它只是掩盖更深层的问题),也探讨了如成瘾、癫狂等议题,并以一章题为《基督所赐更丰盛的生命》作结。他的结论十分明确:真正的心理健康,只能在基督里、借着神的话语更新心意、并在教会的群体中得着(245  页),除此之外无他途。

这一点上,我仍有许多认同之处,尽管我在圣经辅导的立场上与他不尽相同。吉福德忠于圣经,深切关心人的医治;他的神学中人论很扎实,对教会的热爱也令人动容。然而,以他的背景,本可以在两个关键议题上展现更多的细腻与平衡。

缺失的对话

首先,吉福德似乎认为,基督徒治疗师或基督徒精神科医生这一群体,在他的框架里并没有存在空间。但作为一名在神学院教授圣经辅导课程、并同时与州级执照体系接轨的教师,我认识许多忠心的基督徒正在这些领域工作,他们与吉福德在核心教义上完全一致,却从他全盘否定的治疗方法中看到了实际益处。遗憾的是,本书并未对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给出充分解释。此外,吉福德对《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批评也显得过于简化,仿佛那本手册完全一无是处。

同样地,吉福德有时会将自己的立场带入对世俗心理治疗的评估中。例如,他亲自拜访了一位精神科医生,以更准确地了解典型的精神医学方法;虽然他在过程中承认了一些积极之处,但对那些与他假设不符的“负面”经验,却做出过度的解读。此外,在这一部分中,他也将 DSM 的诊断与“必然会用药”混为一谈,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即使在他的亲身经历中,药物只是“提出选项”,并非“强制处方”,而且医生“首先推荐了心理治疗”(第 61 页)。这些疏漏使他的论证显得不够充分,也显露出某种叙述上的偏向。

我欣赏吉福德谨慎使用圣经的态度,也肯定他真诚渴望帮助人们在基督里寻得持久医治的心志。他对术语的使用相当细致,尽管我对其中一些定义与结论并不完全认同。我也同意他的看法,教会确实需要更多门训,这无疑能减少许多(虽然不是全部)辅导中的问题。

但我认为,我们仍有空间进行更平衡的讨论,探讨基督徒如何在忠于信仰的前提下,从世俗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资源,尤其是当基督徒蒙召进入这些领域、在其中作为宣教者时。

总体而言,《治疗师对我说过的谎言:为什么基督徒不应只满足于治标》仍是一部值得一读、思想深刻的作品,即便是那些在圣经辅导光谱上与吉福德立场不同的基督徒,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Biblical Counseling in a Therapeutic Age.

Kristin Kellen(克里斯汀·凯伦)博士毕业于东南浸信会神学院(Southea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现任该校圣经辅导学副教授及教育学博士项目副主任。她是《辅导女性:面对生命困境的圣经智慧》(Counseling Women: Biblical Wisdom for Life’s Battles)的作者,并合著了《给失序生命的福音:基督中心圣经辅导导论》(The Gospel for Disordered Lives: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Centered Biblical Counseling),同时合编了《全人的女性:关怀她的身心、灵魂、意念》(The Whole Woman: Ministering to Her Heart, Soul, Mind, and Strength)。
标签
书评
圣经辅导
心理健康